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临床症之一,无论男女老幼,一年四季均可发病。中医之咳,是一个症状,也是一个病,所谓有声无痰为咳,有痰无声为嗽,通常情况下多咳、嗽并见,习惯称“咳嗽”。
咳嗽是一个病症,也是人体的一种有益的反射机制,可以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。所以在临床工作中,诊治咳嗽,必先辨明起因,审因论治,方能达到预期目的。否则,滥用止咳、镇咳药会适得其反,使病症加重,贻误治疗时机。
“三问”小知识:
一问日咳还是夜咳:
日咳的话多数是热咳,而夜咳的话则多数是寒咳;
二问痰液的颜色:
痰液以黄为主,多为热咳,以白痰为主,多为寒咳;
三问痰液的性状:
痰液浓稠、很难咳出的是燥咳,痰液很稀的多数是痰湿型的咳嗽。
至于表里之分,一般来说刚出现感冒症状时,例如打喷嚏、流鼻涕和咳嗽等,多数是表证;但如果感冒已经持续数天,打喷嚏、流鼻涕等初期症状已经消失,但咳嗽依然持续并加重,那么病情很可能已经“由表及里”了。
一咳就用止咳药,当心“引蛇入里”
如果感冒初起还处于“表证”阶段的时候,中医讲究“解表”,如果用错了药,例如用了一些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,那就很容易使疾病“由表及里”,也就是中医常说的“引蛇入里”和“闭门留寇”。
如今很多人一咳嗽就到药店买止咳药,就属于“引蛇入里”的错误做法之一。其实,咳嗽只是肌体对疾病的一种反射,背后的原因很多,如果没搞清楚原因就止咳,暂时可能有效果,但病根还是没有消除。形象地比喻说:“就像强盗闯进了家门,本来应该打出去,但我们反而把它留下来,只会造成病情的反复。”
据了解,目前大多数止咳药都不是针对咳嗽病因进行治疗,而只具有止咳作用,虽说能够在短时间内止住咳嗽,但是并没有真正治愈咳嗽。
事实上,人体之所以要咳嗽,其实就是要把痰液等‘秽物’排出来。而止咳药把咳止住了,反而会使痰液积聚,为病原体和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温床,从而造成痰液在肺部大量堆积,堵塞肺部气管,加重感染,甚至直接引发肺炎。